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大连市轻工业联合会
内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资料
宣传资料

要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航者

发布时间:2017/04/07 浏览量:6172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就“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会上,田世宏对本报记者提出的国家推进标准化改革的工作进展如何、效果怎样等问题做答。

田世宏讲到,社会上的质量热点问题反映出标准有缺失,有的标准滞后,这是中国标准化成长中的烦恼,更是标准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做出了深化改革的部署,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重构中国标准体系,重建标准化的管理机制,提高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水平。

对于改革的进展情况、效果,田世宏从六个方面作出回答。

一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把过去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为统一的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对13200多项强制性标准的清理评估,其中有超过50%的强制性标准都需要废止或者是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二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目前正对大约十万多项推荐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集中复审。从复审结果看,约30%需要修订。

第三个方面是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活跃的领域,特别是针对国内空白、国际领先的重点项目,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来制定团体标准。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目前来看,有466家社会团体制定了737项团体标准。

第四个方面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在全国推动实施企业标准的自我申明、公开监督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取消了过去的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原先企业标准需要备案,一项备案的时间大约是14天,备案管理取消以后,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只需要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减政减负的效果明显。目前来看,一年多时间里,大约有7万多家企业公开了28万项标准,覆盖的产品达到了46万种,企业创新的活力正在释放。

第五,改进和完善标准的制定方式。要加快标准的立项频次,缩短标准的立项周期。从去年到现在来看,我们国家标准在立项上由过去的一年两批,增加到了一年四批,立项的周期由8个月缩短到3或4个月。

第六,不断提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T提交的国际标准的提案达到160项,同比增长113%。中国现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的专家数已经接近五千名,同时,中国制定的这些国际标准的参与制定的情况和国际标准的数量,首次突破了国际标准新增量的50%。我国已在很多领域处于国际领跑,比如说中国标准在高速铁路、移动通讯、家用电器、民用核能等,及传统领域包括烟花爆竹等等,我们的中国标准都是处于国际领跑的。

对于现在反映比较多的标准缺失滞后问题,田世宏表示,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打破过去单一由政府制定的局面,构建新型的标准体系,这样能够把市场标准、政府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

二是提升标准的供给水平,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发布一批企业标准的排行榜,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同时要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用先进的标准来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大力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用标准来助力新经济的发展。

田世宏说,“我们还特别注意要实施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标准的科学管理水平,以“三同步”来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把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及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比如说在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在做科技研发的同时就研制标准,这样确保产品投入生产、投放市场的时候就有标准可依。要以“三化”来提高标准的制修定效率——标准研制无纸化,专家对标准的投票电子化,标准的编、审一体化。

最后是要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管理。目前全国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1278个,这些都是中国标准的生产车间,只有让他们科学管理,使工作更加公开、公平、透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