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31 浏览量:16751
在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和设计水平及文化内涵,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产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工艺美术行业新型的发展业态开始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近日,在由文化部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元气基地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第九、十期研修班(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及创意设计类)培训期间,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就业内对于工艺美术行业转型的看法做了简单采访。
“我们做文化传承,首先要做好“承”,因为那是我们老祖宗的优秀文化,其次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结合当下受众的需求去创新,继而传播”,河南华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兴这样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梁兴谈到,现在很多传统文化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往往容易偏离文化的根,因为无法真正把握文化的脉络与灵魂,最终常常导致原本创作的作品没有办法实现落地。
梁兴谈到,此前为了开发一种产品,自己专程跑到全国各地做了相关的市场调查。他发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很好的传统手工技艺,但遗憾的是,大部分面临着“人亡艺绝”的传承危险。“这些技艺为什么会失传,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产品开发创意不够”。由此,梁兴就国内火爆的文化旅游市场谈到,如果市面上的旅游工艺产品能够在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与当地的特色文化创意结合,市场潜力或将得到有效释放。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目前旅游衍生品市场消费低迷,其中很大原因与产品的同质化、低端化开发有密切关系。
此外,在产品研发环节,市场开发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消费需求与偏好,“一定要注意产品在材质、工艺、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创新,任何经典的东西在当下一定要时尚,需要去满足消费群体对创意和时尚的产品需求”,梁兴这样补充道。
故事化、情怀化概念植入 市场化进程需娱乐大众文化惠民
“好的传统手工技艺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其实就是因为这里边有我们在精神方面上的一些‘刚需',无论是瓷器,木板年画,还是漆器、刺绣等等。文化产业其实是内容产业,是要讲故事的,要通过文化概念或是元素的植入,来增加文化附加值,进而来打造它的商业定位。”梁兴认为,对于传统的手工技艺而言,适当糅入当下的时尚文化创意尤其重要。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目前华冠文化正在与非遗传承人泥猴张合作,希望借助动漫这一特有的表现元素,进行相关故事题材与内容的植入。梁兴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现在公司已经开始采取系列影像作品、特色代言、卡通IP开发等多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泥猴张作品进行一系列的创意开发。并希望通过推出这样一种符合当下年轻受众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真正实现艺术品生活化、创意生活化。
泥猴张创意作品开发
就开发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梁兴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创作的产业定位一定要专业化、系统化。“好的、会讲故事的IP是要进行持续开发的,所以具体到它的创作基础、故事定位、产品形态、表现色系等各个方面都要很明确、很清晰”。同时,梁兴讲到,“对于任何产品,把它作为生命来开发,最后的效果一定是极致的”,坦言工艺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人格化、情怀化,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消费消费心理,回归当下,从而真正得到大众的喜欢。
线下体验 线上沉淀 “互联网+”是渠道也是平台
当下,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选择借助线上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创意营销与市场推广。对此,梁兴谈到,在他看来,互联网不仅仅只是展示平台,其实更是一个受众平台,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客户沉淀池”,并指出在工艺美术创意作品市场化推广过程中,要有效地将线下体验与线上沉淀有机结合在一起。
梁兴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鉴于当下的主流消费群体大都是伴着互联网长大的85后、90后群体,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到他们日常的生活、消费与工作之中。一方面,这些人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如二维码、官方网站等对作品进行在线了解;其次,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线下体验互动平台,“除了讲故事,每一个产品开发都要成为可以体验的”,梁兴认为,如此才能得到这些潜在消费群体的信息反馈,真正准确、深入地了解到消费者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市场化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