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7 浏览量:11094
近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一行到四川宜宾开展产区调研。宋书玉指出,产区是名酒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名酒的发展离不开优质产区的支撑,产区也需要名酒、品牌的价值表达,产区与企业、品牌之间相融相通。
在中国酒文化中,对于产区的重视自古有之。元人宋伯仁撰写的《酒小史》中记载的“蓟州薏苡仁酒”“淮安苦蒿酒”“云安曲米酒”等名酒,都是以“产地+工艺”原则命名。不同产地、不同风土,也代表了不同白酒的风格。
然而,笔者走访发现,目前国内多数白酒产区仍停留在地域宣传层面,只是单纯的给消费者递给出“某地出佳酿”“某水出好酒”“某产区拥有多少亿元的产销量”等表面文章。在众多电商平台,被冠以“茅台镇”“杏花”“泸州”等地名的酒品花样百出,价格低廉。产品外包装,或多或少的刻意模仿龙头品牌的产品。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酒圈”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西凤没有酒,必须躲着走。泸州没老窖,马上往回绕。五粮没有液,买走都是孽。茅台多个镇,买时需谨慎……”好端端的一坛老酒,楞给玩儿出了一种“真假美猴王”的感觉。
一个产区所对应的名酒数量极其有限,而市场上“只要68元就能喝到贵州名酒”的产品却琳琅满目,此种现象不及时控制,必将对真正的产区头部品牌产生“群起而攻之”的趋势。一旦消费者形成了只认产地、品名,盲目相信广告宣传的性价比,而忽略品牌文化和产品质量的消费意识,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
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笔者认为,首先酒企在产区的表达方式上,不能只停留在“形而上”的口号式宣传上。消费者很难通过一句口号,去感受名酒产区有怎样的风土气候、洞藏窖池的历史、酿造工艺的独特、传承百年的文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将产区立体、多面、丰富的内涵直观的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一瓶优质的产区白酒,并不是简单的靠“某座山”“某条河”“某名企业退休技师”就能轻易复制的。让消费者亲眼看到,一瓶酒背后的蕴含的复杂工艺。名酒为什么贵?要有理有据,要真实客观的展现给消费者。
其次,产区头部酒企要建立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包装、容器、商标,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对于网络上刻意模仿“蹭热度”的行为,要积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捍卫自己企业利益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消费空间,也为白酒的产区表达提供助力。另一方面,酒企应该珍视自己的品牌,对于加盟、贴牌等行为,要从内部坚决杜绝,从源头掐灭拉低品牌形象、降低产品质量的现象发生。如果为了通过性价比吸引潜在消费人群,可效仿茶叶的定级模式,如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避免什么春秋、伟业、辉煌等华而不实的产品名称,不给效仿者贴牌命名的机会。
白酒产区的表达,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白酒渴望回归地域风土的过程。随着原产地品牌与当地工艺、酒品特色的结合,各类“燕瘦环肥”、不同风格的白酒,将再次紧紧扎根在它们所在的山川地域、风土人情之中,白酒文化将再次成为中国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