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0 浏览量:2834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进口葡萄酒行业在2020年开局受挫。4月3日,《2020年1—2月酒类进口统计分析》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进口酒类市场中幅低开,量额降幅超25%,各主要酒类均呈下行势态,其中葡萄酒量额双降。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行业饱受进口冲击。在特殊时期,进口葡萄酒面临着市场供给不足的挑战。中国葡萄酒能否把握时机,抓住“空窗期”的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国产、进口都有点“危”
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葡萄酒进口数量为8260万升,同比下降30.4%;进口金额为4.3亿美元,下降28.3%,这也是近5年来最大的降幅。进口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疫情让国内聚饮和走亲访友的消费需求减少,市场动销大幅放缓、库存高企;另一方面,疫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特别是在欧洲,给进口葡萄酒生产和运输带来了一定影响和很大的不确定性。某奢侈名酒的负责人透露:“眼下意大利已无船将预定的葡萄酒运回中国。作为大商,我手里的存货只够维持半年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葡萄酒行业也受到了的不小的打击。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2020年1—2月酒业经济效益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销售收入12.88亿元,下降了40.8%,利润仅为0.5亿元,下滑约58%。很多国产酒厂、酒庄都反映年初销售大幅下滑,回款中断。相比进口贸易,国内酒厂、酒庄人员众多,成本压力更大。而且国内消费才刚开始恢复,葡萄酒消费的下一个旺季可能要等到中秋节,长时间的库存积压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也将推动葡萄酒行业加速洗牌,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残酷,这对于中国葡萄酒挑战更大。
“空窗期”留给国产葡萄酒“机会”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品质大幅提升,逐步摆脱了“低端”的标签,并在各大国际葡萄酒大赛上斩获颇丰。但从市场端的表现来看,却依旧饱受进口冲击。
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总经理朱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201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尽管2020年一开年,新冠疫情来临,但有“危”就有“机”。一方面,国外疫情爆发,国际大型展会如ProWein、Vinexpo、Vinitaly、Bordeaux en Primeur均表示延期举办。同时,严格的出入境管控措施,使得中国葡萄酒获得意外的 “空窗期”。
深圳智德营销机构创始人王德惠表示,对国产葡萄酒来说,一方面是疫情下消费者的民族情怀正在上升,对国货的自信会增强;另一方面,进口酒的供应链会受到影响,并且具有未来涨价的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加速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品牌化进程,这对于中国葡萄酒也是机会,本身国酒、国人文化共通,语言沟通上不存在障碍,酒庄距离更近,更容易建立品牌认知;另一方面,目前欧美疫情还在扩散,各种出境游、海外酒庄游等项目纷纷暂停,国内酒庄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旅游和消费,促进销售的同时,也能提高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认知,以期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打出“翻身仗”
据了解,从3月中旬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酒庄迎来春耕季,尽管特殊时期切断了消费场景,但不少酒庄、酒企依旧对未来的市场和行业发展依然充满着信心。
今年一季度,宁夏落实新建酿酒葡萄基地31808亩,批复新(扩)建酒庄6个,组织线上专题培训5场,有序推进各酒庄复工复产。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
贺兰晴雪酒庄总经理兼酿酒师张静告诉记者,尽管从1月到现在,国产葡萄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大家都在通过积极的“自救”来共渡难关。
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表示,目前疫情只是对消费有一个延后,而不是转移,而且疫情对消费者消费理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们会对健康与品质产生更多关注和选择,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品牌。
西鸽酒庄张言志明确提出:“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站在别人的短板上,只有整个葡萄酒行业好,大家都会好。在与进口酒的竞争中,中国葡萄酒要做到自身过硬才对,而不是期待对手遇到意外。”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重构与重生理论课题组组长杨永华分析认为,机会是暂时性的,全球化仍是大趋势。国产葡萄酒的机会就是抓住进口酒受阻的时机,打造国产品牌,通过产品创新迎合消费者需求,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基于疫情对生活方式的改变,重构顾客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不能研究需求,做到对进口酒的升级替代,无视消费需求强行推销,这种‘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是暂时的。”杨永华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令大多数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质量,“弯道超车”绝对是空谈。现在要做的是,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市场推广,扩大国产酒品牌影响力。在国产葡萄酒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实现“直道超车”。用硬实力说话,才是国产葡萄酒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