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1 浏览量:6399
李虹瑶认为,佛山家具行业的当务之急在于建立统一的标准。佛山不应该只是一个大众产品的生产、批发基地,而更应该成为家具行业创意和标准的源头。
即便“双十一”已过数日,在佛山乐从这个家具名镇,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忙碌的味道。
佛山名品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洋刚送走了一批订单后,就继续投入到下一批订单的核对中。“深憋着一口气,搞得整个人都紧张兮兮的。”在他看来,大促后的这几天才是最紧要的关键期,因为一下子要处理几百个订单,如果不能及时发货,紧跟着的投诉和退单将会一下子“搞死”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从易洋所在的乐从镇,经龙江镇一路驱车40分钟到九江镇,沿途集聚了佛山大大小小的家具企业8000家左右,其中不乏维尚家具(尚品宅配)、联邦家私和林氏木业等享誉全国的家具名企。
在佛山市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文锋看来,最早因外贸代工方式起家的佛山家具行业,在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后,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随着外贸代工订单减少、出口受挫,不少企业主开始安于现状或将现有的厂房、设备出租;也有企业主动或是被动地尝试通过拼创意、建标准实现了转型升级。
多重压力夹击
作为家具名镇,佛山家具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乐从、龙江为代表的镇街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作坊式的家具生产工厂。
“我的父辈就是从街边的档口起家,依靠简单的桌椅床具生产销售,从‘前店后厂’一路积累到家族的第一桶金。”易洋回忆起父辈的创业仍唏嘘不已。
在他2013年接手家族工厂时,名品家具有限公司依然是一个年产值不过500万元的家具小厂。彼时,像名品一样的小厂有很多,易洋曾一度断言,“早晚会出问题”。
“家具制造业是一个技术水平不高、附加值低的产业,严重依靠劳动力优势。”易洋认为,只要人工成本涨价或是市场饱和任何一个环节有变化,家具制造企业都是最终“买单”者。
正如他的判断,自2014年开始,劳动力成本压力开始在制造业企业蔓延。易洋介绍,常年以来其工厂的外贸订单都有10个点的利润,但来自人工的成本逐渐蚕食利润空间。“记得一开始,一个工人每个月平均工资是4000元,后来涨到5000元,4年来已经涨到7000元了。”
蚕食利润空间的不止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的原料、运输成本,压得不少企业干脆放弃主业,当起了“收租公”。
周建伟经营的家具厂近期饱受原料涨价之苦,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其工厂的主要原料白蜡木成本上涨明显。“9月下旬,中国开始对美国木材加征关税,其中白蜡木的关税从此前的5%上涨到了10%,而人民币汇率波动更是加速了白蜡木的成本上涨,涨幅约为8%左右。”他现在每购买一平方米白蜡木,都要比之前多花上600元。
“就在去年,因为政策严格要求货运限高、限重,整体的运输成本也上涨了5%-18%。”易洋说,除此之外,家具行业还受到了楼市不振、环保督察力度加大的影响,销量在下游的观望情绪中开始出现下滑。
周建伟认为,在多重压力的夹击下,家具企业的“十字路口”已经到了。“不少老朋友开始把厂房、设备出租出去,收起了房租。”
大数据“救星”
周建伟经历了“老面孔”不断离去,而易洋则见证了“新面孔”的加入。
“2015年左右,我开始发现,身边的新面孔突然多了起来。”易洋连同新面孔们被互联网的力量惊到了。
2007年在顺德龙江起家的林氏木业,依靠电商迅速成为家具行业的“黑马”。2014年,林氏木业依靠“双十一”创造了3.3亿元的行业记录。
易洋开始发现,“原来互联网有这么大的能量。”2015年,他花1000元在淘宝上做了一个网店,一边摸索一边把线下业务逐渐放到线上。如今,他的线上家具销售占比突破了40%,每年还在不断上升。而今年“双十一”,他的网店一天实现了890万元的销售。
在他看来,890万的成绩只能算得上是普通水平。“黑马”林氏木业则是在今年“双十一”创造了27秒破亿元的记录,并凭借5亿元的总销量稳坐家具类目冠军。
林氏木业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双十一”井喷销量背后是大数据预测的功劳。“从年初公司就开始备货计划,根据历史的销售数据及市场变化,结合每月销售的产品分布,从而预测各类产品的市场增量和地域占比。”
以2017年“双十一”为例,林氏木业通过大数据预测,订单会达到10亿元规模。通过推演季度订单与半年度订单作提前量产,再通过季度和月度的订单分解,完成了现货预测。
“以此为依据,林氏木业着手将采购计划细分,不仅帮助工厂优化产能布局,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还保证货期的准确性。”上述负责人说。
易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实际上大数据背后是有逻辑可循的。“双十一前10天的预热期,我们会通过数据观察到每个单品在每一天预热时被加入购物车的数据动态变化,对比往年同期全平台,往年同品类类似的‘加购’转化率,每天网店都会推算出双十一当天可能会卖多少件。”
大数据已经成为佛山家具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器”之一。易洋表示,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家具企业开发新品。
有了3年的电商经历后,易洋发现,完全可以根据大数据寻找未来家具的流行趋势。“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最近的淘宝搜素关键词中,‘网红床’与‘ins风’搜索量特别高,这就是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直接体现。”他说。
根据流行趋势,他和设计师开发了一款“网红床”,迅速成为了他网店最近的爆款家具,为其带来了200万的销量。
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当前多数家具企业都在通过“+互联网”或“互联网+”方式实现了升级,意欲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新零售转型。
做创意和标准的源头
但在联邦家私副总裁李虹瑶看来,当前佛山家具行业的转型并非看起来那么美。
她认为,目前佛山家具企业存在四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就像林氏木业,依托网上电商平台或开发APP等方式把家具产业互联网化,即“互联网+”;第二种是像尚品宅配,利用智能化生产和信息工具串联起供应链、服务链,整合家具产业;第三种是像联邦家私等传统家具企业,依靠技术和数据赋能家具行业,即“+互联网”;第四种是近年兴起的整装概念,做泛家居平台。
“我认为,‘互联网+’模式依然存在可预见的瓶颈。”李虹瑶说。
易洋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发现,在佛山家具企业近10年的“双十一”历史上,线上营销成本也越来越高。“与之前相比,转化率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免费流量更少了,需要付费的流量更多了。例如,之前自然搜索流量占总流量的70%-80%,而现在自然搜索流量只能占60%,剩余40%甚至50%需要通过付费来实现。”
流量变得越来越难获得,而折扣却一直在加大。易洋在参与了今年的“双十一”后发现,必须满足最低打九折,然后再支持满300减40,基本上等于在平时价格的基础上打了七五折。“这意味着卖得多并非赚得多。”
对于佛山家具企业而言,如何转型、如何活下去,变得尤为重要。
易洋认为,随着营销成本不断加大,原创是佛山家具走下去的唯一出路。“此前佛山家具行业一直靠抄袭竞争,同质化严重,打到最后都会变成价格战,形成了恶性循环。”他应对的办法是,通过原创打造创意化产品,推出适合年轻人消费的家具提高单价。“既要有低折扣的爆款吸引流量,又要搭配高附加值的创意单品,最终提高客单价。”
李虹瑶认为,佛山家具行业的当务之急在于建立统一的标准。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消费者在现场或线上非常满意的家具品牌,等实际到家之后依然会不满意。”李虹瑶分析,根本原因在于标准不一。
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如何让消费者在一开始的环节就放心,在采购过程中有愉悦感,这就有待于家具行业把标准建立起来。“当前的标准是空白的或是模糊的,包括环保、质量、使用安全、结构力度等标准都要跟上时代的消费需求。”
联邦家私开始致力于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其曾联合行业协会、国家相关专家组织对标国际上的标准,共同制定家具企业的行业标准。
“我们能看到的成绩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山下的市场还有很多。”李虹瑶认为,佛山不应该只是一个大众产品的生产、批发基地,而更应该成为家具行业创意和标准的源头。
易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际上佛山已经清晰地将家具制造业列为全力扶持的对象,倾斜更多的市场资源和人才资源。在乐从镇任何一座写字楼里,或许随时就会冒出一家“电商培训机构”。“他们就是未来佛山家具的生力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