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2 浏览量:7443
在韩国,每年艾草大量上市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艾草饼、艾草汤、艾草粥等食物。艾草虽属中药,但是韩国人更多的把它当做一种健康的绿色食材。
不只是韩国,在我国也有不少企业,把传承古法技艺和时尚创新相结合,积极研发艾草茶、艾草面、艾草糕点等新型养生食品。艾草食品加速发展的背后,则是食品行业向健康、营养转型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看来,中国食品工业历经波折后今年首次出现回暖:增速已从8%到6.7%,再到6.5%的连续下跌,转变为今年1—10月的上升到8.6%,利润率也在逐步提升。这是2012年食品工业调整及供给侧改革以来首次出现的回暖和上涨,也是供给侧改革到了关键攻坚期的明显信号。食品工业供给侧的改革,实际上就是走健康转型之路,对健康的追求也是行业未来最清晰的目标。
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汤阴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创新驱动助力地方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作为“北艾之乡”的汤阴,也迈上了食品健康转型之路。
拼特色 研发艾草保健食品
在汤阴县的产业聚集区,河南安阳博大面业公司的馍片生产车间,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色泽金黄、香酥可口的馍片被打包装箱;在安阳众兴菌业股份有限公司,3栋育菇车间和2栋发酵槽正在施工建设中,这意味着,今后蘑菇将搬到工厂种植,过去农民建大棚,用小小的菌棒培育食用菌将成为历史;在今麦郎工业园,蜂蜜雪梨、冰红茶、矿物质水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速度几乎能达到每条生产线每秒生产12.5瓶……这些都是记者在汤阴县所看到的场景。
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工业名县”,全国唯一连续六届蝉联“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的汤阴,目前已经拥有食品企业173家,年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规划12.5平方公里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内,拥有益海嘉里、今麦郎、永达、众品、嘉士利、众兴菌业等大型知名企业,拥有598个系列名牌产品。产品涵盖小麦及面制品加工、油脂类加工、畜禽肉制品加工、啤酒饮品、调味料、休闲食品、绿色有机食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涉及590多个系列产品。培育壮大了小麦、玉米、大豆、肉鸡、生猪、肉奶牛、食用菌、蔬菜、果蔬饮品、中药材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传统线性模式向循环模式转变。
即便如此,在汤阴县县委书记宋庆林看来,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没有特色、缺乏亮点,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拼价格”的发展误区,失去市场核心竞争力。
也正因此,在此次研讨会上,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质量部副部长刘柏刚认为,有着“北艾之乡”之称的汤阴县,打造艾草健康产业正当时。他表示,药食同源的艾草,是打造健康产业的优势药材,发展艾草产业也正当时。目前含艾叶的中成药有58个品种。下一步,汤阴县应加大艾草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创新研究。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她分析认为,当前,以食品产业立县的汤阴正经历静下心来“收拳再打拳”的战略思想调整过程。“期望在汤阴这片有千年文化传承的大地上,能生出中国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理想之花。”孟素荷建议,未来的汤阴,要运用好“三义之乡”这块招牌,用好艾草等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高地”,要从引进工厂开始形成自身的强大磁场。
据宋庆林透露,目前,汤阴县伏道镇艾草种植面积达1.68万亩,明年落地3万亩,已初步形成产业链。
食品安全与健康并行
有数据显示,2016年食品工业发展增速和利润率高的产品基本上均与健康相关。对健康产品的消费需求,正在引领企业加速创新,“大企业细耕小市场”。
在此次研讨会上,孟素荷分析,当前的食品产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市场快速向品牌、优势企业集中。环保、食品安全等多重考量,让行业企业经历了新一轮的“浪淘沙”,为优势品牌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在“回暖”中获利,重拾市场自信。二是市场更加多元且细分。在消费升级的牵引下,百姓对品质需求进一步集中于健康。三是科技界达成共识:“粮食安全是基础,食品安全是保障,营养和健康安全才是食品工业的终极追求目标”。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业化、超大型、密集型的食品工业体系,正面临着深刻反思: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中国的食品工业、科技界已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从食品安全到与健康并行”之路。
营养、健康,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在研讨会上表示,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包括: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内容。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提及的“坚持创新和大健康理念;突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有机结合”等特点,与未来食品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则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打造健康食品,要突出四个“更”字,即“含更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物质,含更少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更多调整人体机能,更多对人体健康有益。”
产业集群往哪里“转”?
不只是汤阴,对于国内众多的产业集群来说,未来究竟应该如何转型,往哪里“转”?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郭顺堂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他告诉记者,福建漳州的食品产业,就是通过对原料充分利用和科技带动,形成了水果、蔬菜、水产品、食用菌、茶叶等“一县一品”格局,从最初的农产品简单加工发展成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发展并实现了食品产业的升级转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延伸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和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基地,实现重点产业集中率先突破,打造食品特色产业大基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成为不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汤阴更是如此。宋庆林提出,要全力打造中国主食工业化生产基地、大健康产品生产基地,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持续发掘上下游产业,拓展集群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创新驱动,坚持育龙头、延链条、抓创新、促循环、树品牌,探索实施严格监管、全程溯源、诚信保险、科普宣传、生态保障“五条路径”,着力打造“放心食品、诚信汤阴”县域品牌,建设中国主食工业化生产基地、大健康产品生产基地、区域交通物流综合枢纽基地于一体的转型发展新高地。
据透露,汤阴食品产业科技研发费用累计达13.6亿元,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申报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新增4项科技进步奖。先后开发的永达航天食品、诺利如一大豆肽、鲲华生物科技高档保健油、佳多有机食品等60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