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大连市轻工业联合会
内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制造
食品制造

让老字号成国家文化符号

发布时间:2017/04/07 浏览量:6365

让老字号成国家文化符号

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董事长李奇

“这位叫王宽,这位叫谢士奇,他们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进厂时的师傅,如果他们现在还活着,应该有90多岁了。”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董事长李奇带着记者参观工厂时,在一幅巨幅油画前,指着画上的主人公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还在做,这就是传承吧。”李奇感慨地说。

北京一轻食品集团位于大兴区,其厂名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许并不熟悉,但如果说起其产品,就会一下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大果子面包、酸三色硬糖,还有你肯定喝过的北冰洋汽水。能让一个家庭几代人都喝过同一款饮料,这是传承的意义,也是百年义利这个老字号的最好见证。

但李奇思考的是,如果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只是埋头“倚老卖老”,老字号还能走多远?带着由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形成的提案,李奇参加了于3月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老字号发展遇难题

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义利的专卖店,不仅可以买到大果子、维生素等老字号面包,还能买到诸如熔岩蛋糕、奶昔葡萄酥等创新产品。而相比于咖啡馆里动辄30元一块的熔岩蛋糕,义利的熔岩蛋糕只需要5元钱一块,价格相当亲民。“我们一直在创新,老字号‘老’是价值,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李奇告诉记者。

而这也跟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发言人王国庆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国庆就表示,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老是优势,但不能倚老卖老,让工匠精神重回老字号。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很骨感。“新中国成立初期有1万多家‘老字号’,2006年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1128家,与德国、日本上万家百年字号,甚至千年字号相比,相差很远;并且在这些老字号中,几经波折仍在顽强生存的只占40%到50%,多数经营情况欠佳,一些老字号甚至空有品牌,已无产品。”李奇表示。

创新和文化内涵不足

在李奇看来,老字号普遍具有劳动密集、利润薄的特点,随着城市和开发区的不断“升级”变迁,大多成为迁移的对象,导致业无定所,人文环境随之更替。每搬迁一次,便受一次内伤,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来恢复。“发展环境不稳定是老字号不能很好传承的原因之一。“你看国人去国外消费,有些消费者花高价买的就是品牌的文化内涵,文化在老字号品牌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李奇看来,文化和技艺得不到有序传承也是老字号不能很好发展的原因。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的稳定、父子“接班”沿袭了企业的文化和技艺,当下则与“转方式调结构宏观发展方向”相背离的投机心态、拿来主义、快速致富的短视经济行为,导致匠人精神的丢失,侵蚀了老字号文化技艺代际传承的根基。

此外,同行抢注、非法占有、假冒伪劣、鱼目混珠等商标侵权行为屡见不鲜,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严重损害了企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现象不仅在国内有,很多国外商家也利用抢先注册我国老字号商标的行为进行海外市场开拓,如日本“长生堂”、菲律宾“阿诗玛”、韩国“竹叶青”等。这些商标保护问题,使老字号在国际市场上受阻。

让老字号成为城市文化符号

“现在我们都在讲文化自信,大家喜欢看的诗词大会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老字号同样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李奇表示。自中央提出培育工匠精神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切中时弊、符合时需,是振兴老字号的核心。当然,匠心回归,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经济环境,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李奇建议,还须重视提高匠人的经济地位,形成工匠职级晋升、职称授予的机制,在收入分配上向能工巧匠倾斜,让他们更多分享发展的成果,更加专注创新和安心守业。

当今国际竞争的本质,就是品牌和文化的竞争,而老字号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最具有中华民族疑聚力的代表品牌。

李奇在提案中写到,“我建议:一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负担,留住人才,让企业发展有后劲有远景;二是从快从严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严厉打击国际国内恶意抢注和假冒伪劣;三是老字号企业不能以老卖老,要宏扬先义后利、以德为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使命和职责;加强舆情引导,营造理性的消费环境,让优质的民族品牌和产品得到尊重和信任,增强我们民族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