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7 浏览量:3106
我国的改革开放在横跨两个世纪的岁月里,国内经济的体制、规模、质量、增长方式和人民生活水平全球瞩目,取得了亘古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五金制品行业也和全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实现了跨跃式的腾飞。
如果说30年前的中国五金制品产业还是一个不为人看好的“小个子”,那么,30年后的今天,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大创新政策的引领下,中国五金制品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品从无到有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五金制品全行业销售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完成1208亿美元,已然是一位令人仰视的“小巨人”。 □ 祁 忠/文
改革开放,始于上世纪的1978年,在横跨两个世纪的岁月里,中国的经济体制、规模、质量、增长方式和人民生活水平,全球瞩目,取得了亘古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五金制品行业也和全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实现了跨跃式的腾飞。
如果说30年前的中国五金制品产业还是一个不为人看好的“小个子”,那么,30年后的今天,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大创新政策的引领下,使中国五金制品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品从无到有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行业销售额已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完成1208亿美元,已然是一位令人仰视的“小巨人”。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浪潮,迎来大海上喷薄而出的红日,在它放射出的霞光里,我们看见有中国五金制品产业的发展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不凡业绩的光芒;在改革开放、惊涛拍岸卷起的千堆雪中,我们看见有中国五金制品行业这朵闪亮的浪花激荡;在繁茂的企业森林中,我们看见有中国五金制品行业这株茂盛的大树昂然挺立;在龙盘虎踞、崇山峻岭的产业岩石上,我们看见有中国五金制品行业这一块光焰的丰碑,岿然屹立。
在赫然记载的演进历史中,尽可领略到中国五金制品行业发展变化的清晰进程。
改革开放10年后,即上世纪1988年11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诞生,到2018年,横跨两个世纪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也已经历了整整30个年头。30年里,五金制品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业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枝加叶、添砖加瓦、添色加彩,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个进程中,作为五金制品行业细胞和支柱的企业,在制造工艺、水平、规模、品质、品类、档次等方面,实现了细胞分裂式的急速增长和提高。
在这个进程中,业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代代新品,不断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承担起行业工匠的大任。
在这个进程中,当年英姿飒爽的开创者里,协会的领导者为行业夙夜在公;企业的领军者,为产业、为企业、为产品,枕戈待旦,日夜操劳。
在这个进程中,江山自有才人出,新生代的青年才俊上位,英姿勃发,继续着五金制品行业无尽的事业。在这个进程中,行业、企业发展后不忘担当社会责任:鼎力支持国家项目,在亚运会、奥运会燃起神州、华帝设计制造的火炬;在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大力伸出援手。
行业日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诞生本纪 1988年11月3日,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诞生的日子。
为了这一天,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筹备组积极、充分地做了大半年的准备工作。
据中央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筹备组是1988年5月成立的,自5月13日至8月8日,前后召开了两次筹备工作座谈会。1988年8月16日上报上级机关轻工业部关于《申请批准成立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请示报告》(以下简称《请示报告》),《请示报告》记录了协会成立的准备过程和行业状况:“筹备会讨论研究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章程(草案)》、理事会名额及推荐原则,会费标准及收取办法,征集会员的组织工作以及会徽的设计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对组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基本意见分两步到位:第一步,集中力量筹建全国协会;第二步,基本完成组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后,再统筹研究地区和专业协会的筹建问题。”《请示报告》还汇报了组织情况和行业状况:“目前,已有1130个企业申请入会,职工人数占五金制品行业的36%,工业总产值达54.5亿元,占五金制品行业总产值的45%。”
1988年10月13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筹备组成员杨定森起草、武学诚签发的报轻工业部行业管理指导司、体制改革司并报于珍副部长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召开成立大会的审批报告》发出。审批报告是手书墨稿拟写的,从报告中得知,民政部已通知轻工业部体改司,同意召开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成立大会。
同年10月14日,轻工业部(88)轻改字第51号文件,向民政部发出《关于请批准成立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函》。
来自中央档案馆的资料还表明,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最初筹备时定名为中国五金制品联合会,正式申报名称时改称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记住他们
1988年11月1日至4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隆重而热烈,顺利地完成了规定的各项议程,有165名理事当选,推选出正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按照章程由理事长聘任。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创造历史的人物名字:理事长武学诚,副理事长陈鼎新、王世祥、孙鲁城、顾善磷、邹正纲、孙昭山;秘书长杨定森,副秘书长孙阁、陈俊杰、陆冠军、朱开生、石僧兰。
他们之中,第一届副理事长孙鲁城1994年5月担任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当年的副秘书长石僧兰,第二届理事会受聘为协会秘书长,第三届理事会她当选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四届理事会当选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当选为协会理事长。她是协会成立30年来服务于这个组织的唯一代表,是参与、触摸、践行在行业30年发展之路上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改革开放10年后,轻工业部、乃至全国产业部委先后成立的一批行业协会,是一个新事物,是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中国五金制品协会里的第一代协会专职工作者,是改革开放后,业内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坎坷岁月 “敢于吃螃蟹的人”的步子,一定不会轻松。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要经历坎坷。1988年,原轻工业部第一批体改试点单位撤销专业局,成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作为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一个新成立起来的组织,她的成长,更是在坎坷中得到历练。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是第一批从部门管理走向行业管理的具体实践者,也是在大海中学会游泳,一步步得到了提升。
从1988年到1999年的10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家的8个产业部委,轻工业部、纺织部、化工部……逐步减少、弱化政府职能,改“部”为“局”——国家轻工业局、国家纺织局、国家化工局等,直到彻底退出政府序列。这些部委的各个专业司局,也逐步转化成公司或协会。这是一个由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向行业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时期。处在这个时期,不仅政府职能部门在发生变化,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企业性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具有充分竞争行业的消费品领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军工、国有、乡镇的企业都纷纷上马,进入到民用消费品生产领域,出现了“千军万马上轻工”现象。刚刚诞生和在这个时期成长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工作重点、重心,应如何去布局?当时的五金制品行业,如何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这在当时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明确的文件规定,认真摸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1999年9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在坚持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央在竞争充分的行业着重推出、被民间称作的“国退民进”。
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是要理顺头绪,打破各种部门界限,但由于体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隶属关系上,无论企业所属哪个部门,对新诞生的行业协会认识上都存在着各种差异,也有各种各样的疑惑。行业管理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刚刚诞生的民营企业不理解,隶属于轻工的个别国有企业仍然自恃“老大”。
但即便在艰难的过渡时期,第一、第二届理事会,通过认真学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外,还针对行业发展分布的状况等展开摸底。在理顺协会分会的组织架构、制定行业标准、特色区域定名、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做出大量基础工作。尤其对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提出安装熄火保护装置、禁止用于室内洗澡等,为后续“禁直推强”打了前站;营建行业竞合的生态环境,也在此时期萌芽觉醒。
新世纪新气象
2000年,世界步入新世纪。历经20多年变迁,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服务对象,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已然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企业国有、集体所有制,99%已经改制为民营、家族式和股份制的企业。产业集群也最早出现在五金制品行业。面对新变化,协会的机制也必须调整以适应,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也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才能更好的服务行业。因此在坚持自我改革的思想引领下,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自信、自立,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成为轻工行业第一个实行“自收、自支、自养”的试点协会。
做协会工作,既要有政策管理水平,又要有服务行业的意识,它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就需要对行业有独立判断。第三届协会理事长张东立根据实际重新给五金制品行业定位:五金制品行业不仅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还有技术密集型的属性,既传统又新兴。中国五金制品制造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以新技术、新工艺主导行业,必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