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1 浏览量:3367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2月17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多位领导和专家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等话题,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
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
“一句话来概括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杨伟民表示,明年经济工作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杨伟民表示,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要把握好两个逻辑:第一,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有政策上、工作上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杨伟民表示,明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做好4方面工作: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补短板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方向上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从根源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政策上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加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市场主体方面,要通过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质和量的关系,既要去产能,也要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二是新和老的关系,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内和外的关系,继续依靠用好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四是大和小的关系,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金融政策宏观上要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购买,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在市场监管政策上要加强住房市场的监管和整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工作良好开局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宁吉喆说。
宁吉喆表示,稳是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稳增长,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稳政策,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稳预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企业家的信心。
对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经济工作的主线,宁吉喆表示,明年应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对于钢铁、煤炭等行业,要严格执行环保、消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调整处置和兼并重组,其他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沿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工作。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强企业自我约束,规范政府举债。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
宁吉喆强调,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增长率,更要关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增长是就业比较充分的增长,是物价总水平合理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增长,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增长。
宁吉喆指出,打好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组合拳,要抓好调整和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深化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释放消费、投资、区域、城乡内需的潜力;加快新旧动能的衔接转换;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
处理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关系
朱之鑫表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处理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与“进”、“进”与“好”的关系。
朱之鑫认为,首先要把握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当前经济保持短期稳定增长与中长期深化结构改革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产业周期性过剩与绝对过剩并存,供求不平衡、不协调状况十分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资源错配与要素扭曲十分重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近期外贸形势好转、CPI、PPI涨幅回升,虽有外部需求改善的影响,但也是实施稳中求进的需求政策正面效应开始显现,这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朱之鑫说。
朱之鑫认为,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增多,经济企稳态势日渐明朗。经济企稳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尤其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方面,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在推进三四线城市房产去库存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度攀升的势头,推动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在实现债务总体可控目标的同时,也要推进债务结构优化,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负债尤其是国企债务去杠杆。
朱之鑫指出,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逐渐优化,一些积极趋势正在引领中国经济汇聚新的动能,消费和产业升级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改进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技术水准和竞争力的同时,与培育发展新动能相衔接,实现新动能与旧动能的接续替代。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
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新动能
张骥表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国际贸易量增长已经连续5年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速,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产业的订单向外转移加快,下行压力加大。2016年我国外贸实现了稳中向好,非常不容易。“向好”主要集中体现在外贸的结构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等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需求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调整期。从全球化进程看,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从国际经贸关系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从生产要素成本看,环境压力已经达到一个高点,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削弱。
张骥认为,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仍有重大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产业创新的升级步伐还会不断加快,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新的动能。我国工业基础是相当完备的,配套能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高、综合竞争能力依然明显。
“外贸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又恰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外部环境,外贸规模出现一定调整具有必然性。”张骥表示,外贸工作要保持定力,把关注点和着力点从短期的增长快慢转移到长期的结构调整上来,推动出口产业形成更高质量的供给能力,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创新产品,完善营销网络,强化投资与贸易的互动,为构建外贸新业态发展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要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着力培育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