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中国经济韧性和长期竞争力充满信心”(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连日来,中国建立起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众多行业产能逐步回升,经济社会循环更加畅通。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前政要、国际专家学者、金融界人士纷纷表示,中国有能力战胜疫情带来的挑战,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中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他们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趋势充满信心。
“中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把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迅速、有力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维护社会稳定。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转型的潜力、有效的政策支持都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非洲进出口银行行长奥拉玛表示:“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进一步坚定了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中国正在积极有序地推动复工复产,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长期向好趋势。”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财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夏华声认为,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是短暂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金融服务领域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的决心和努力,相信中国将化危为机,不断降低疫情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认为,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造成根本性影响,中国经济已具备可观的规模效应,“中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把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表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蔓延,我们对中国政府为抗击疫情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特别是中国税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迅速高效落实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的税费优惠政策,用实际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建立在质量、创新和可持续性上”
瑞银集团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走势。在需求反弹和政策推动下,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将实现反弹。此外,中国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驱动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市场巨大,世界供应商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不会消减”。
“我们会继续信任中国。”巴西圣保罗州贸易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法里德·穆拉德近日表示,疫情短期内对进口中国产品的巴西行业造成影响,但总体上影响不大。在他看来,中国政府迅速采取释放流动性等措施,有效稳定了经济。巴西商界人士对尽快战胜疫情、保持巴中产业链畅通充满信心。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表示,疫情对全球贸易及供应链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建立在质量、创新和可持续性上。因此,我们对中国经济韧性和长期竞争力充满信心”。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盖保德认为,疫情不会影响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等政策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摩根大通外汇、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研究主管路易斯·奥加内斯说,待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活动将全面恢复,后续强势反弹可弥补短期放缓,“中国经济韧性极强,疫情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新业态既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对全球产业链升级也有重要意义”
一些国际经济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经济在压力之下蕴含巨大潜力和机遇。中国全民抗击疫情行动,带火了“宅经济”与“云生活”,新业态、新模式被激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也有助于推动全球产业链升级。
沙拉夫认为,消费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其中相当部分是数字经济带来的线上消费。疫情期间,线上经济、智能经济出现热潮,互联网消费对支撑实体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电商模式逐渐成为消费业态主流且运行平稳。“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被压抑的消费需求终将得到释放,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也将不断被挖掘。”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世界市场”,还是世界研发基地和创投中心,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有重要地位。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期间,“宅经济”和“云生活”加速中国产业链迭代升级进程,激发新模式、新业态。“新业态既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对全球产业链升级也有重要意义。”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认为,中国经济具有很强韧性,“中国有足够的发展驱动力和政策空间缓解冲击”。
“我非常钦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所作的努力。”塞尔维亚前总统、塞尔维亚对华对俄合作国家委员会主席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说,尽管疫情无法预测,但中国的处理方式值得赞扬,正是中国采取了有效措施才有了现在的成果——湖北省乃至中国全国确诊病例增速明显放缓。“我知道中国经济能够迅速恢复,因为中国的成功源自过去的努力,而且中国了解如何发展经济。”